收录于话题
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商务部相关文件要求和指引,通过在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专业市场及重点销区规划并建立88个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品信息可追溯的现代中药材物流基地,可有效促进中药材实现产地质检、集中仓储、科学养护与全程追溯的一体化运营。自2014年开展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以来,截止到2023年年底,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布局已基本完成,已有31家基地完成全面建设并通过评审成为中药材物流实验基地,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2号)、《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办发〔2021〕3号)(以下简称“两项文件”),提出了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和“实施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的发展意见与措施。自2022年,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工作开始逐步向国家道地中药材流通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工作进行转变,2023年提升工程建设工作进一步开展,确立了国家道地中药材流通质量提升工程的工作思路,逐步向建立有质量保障、可追溯的中药材定向采购与供应新机制发展。
(一)确立国家道地中药材流通质量提升工程的工作思路
两项文件提出“推动建设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品信息可追溯的现代中药材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符合中药材现代化物流体系标准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引导医疗机构、制药企业、中药饮片厂采购有质量保证、可溯源的中药材”,推动实行中药材政府集采、社会联采等新招采机制。
根据两项文件提出的要求,确定了由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逐步转变为国家道地中药材流通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2023年,进一步确立了“以商务部物流基地建设成果为基础,以提升中药材流通质量为核心,以建设道地中药材流通质保仓为目标,以组建道地中药材真品精品保供联盟为手段,物流与商流并举,第三方质检与全程追溯相结合,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与交易平台相衔接,通过建设联盟企业道地中药材流通质保仓,逐步打造中药材流通质量‘活体鲜贮’品牌与保质稳供联盟体系”的国家道地中药材流通质量提升工程的工作思路,逐步向建立有质量保障、可追溯的中药材定向采购与供应新机制发展。并依此提出“三个转变”:一是由建设多品种的物流基地向打造单品种的质保仓转变;二是由单一的物流功能向物流与商流并存的多功能转变,并开展金融赋能业务;三是由“请进来等着采购”向“请进来、走出去多渠道促销流通”转变,并开展基地内闭环供需销售、交易平台销售、对接联采供货等,促进基地的良性运行。
(二)完善与优化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网络,打造道地中药材单品种流通质保仓
针对中药材物流基地目前存在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发展不够平衡,仓储与保供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将目前的中药材物流基地进行分类优化。对于当前建设能力不足、建设进度停滞、不具备中药材保质稳供能力的中药材物流基地,重新发展新基地进行迭代;对于建设进度正常、基本具备或者暂不具备中药材保质稳供能力的中药材物流基地,指导、帮助基地继续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并向中药材物流实验基地推进发展;对于中药材保质稳供能力较强、基地建设完善的中药材物流实验基地,指导、帮助基地培育成为中药材物流示范基地和打造道地中药材单品种流通质保仓,努力把它们打造成物流基地的头部品牌基地企业。
道地中药材单品种流通质保仓,是针对基地发展不平衡,全品种药材仓储要求数量多、体量大、运行慢,企业短期内难以实现目标的实际情况,为了适应政府、企业、社会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集采、联采和招采等采购机制变化,以中药材物流实验基地为基础,在道地中药材单品种主产区,推动建设的标准化、规模化、有质量与数量保证、可追溯的单品种药材仓储设施及运营企业。根据质保仓的标准要求,2023年制定发布了《道地中药材流通质保仓评价管理办法与自律公约》,并组织评价了11个品种的11家道地中药材流通质保仓,成立道地中药材流通质保仓保供联盟,为中药材保质稳供打下坚实基础。
(三)针对多年生珍稀药材,打造“活体鲜贮”仓储新模式
针对多年生珍稀药材生长周期长、投入大、附加值高、回款周期长的实际情况,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北斗定位、追溯系统、环境监测、三方质检、金融赋能、平台交易等手段,对药材生长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打造“活体鲜贮”仓储新模式,为多年生珍稀药材建立全程追溯体系,制定建设与管理标准,实现药材在生长过程中由产品变为商品进行仓储销售,为实现药材期货贸易以及国际贸易提供可靠保障。2023年,以野山参为首例,探索打造了“野山参活体鲜贮”仓储模式,并在两家辽宁人参基地企业进行实践操作。
继续贯彻工作思路,完善整体布局,加快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及优化,扩大道地中药材单品种流通质保仓规模,积极建设道地中药材流通质保仓保供联盟,运行第三方质检服务网络,建设交易服务平台,尽快适应联采、集采机制,为社会提供有质量保证、可溯源的大宗及贵重中药材物流基地公共品牌中药材。
(一)加快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优化,扩大道地中药材单品种流通质保仓规模
继续根据目前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运营及保质稳供能力,对基地进行分类优化,引入第三方质检服务网络,对接金融机构,帮助企业实现中药材金融赋能,加快整体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将创建推动全国道地中药材单品种流通质保仓的建设工作作为道地中药材流通质量提升工程的核心目标和重点工作,加快中药材保质稳供能力较强、基地建设完善的中药材物流实验基地向道地中药材单品种流通质保仓进行打造,扩大质保仓的规模,严格实施质保仓动态管理,保证质保仓的高水平,扩大道地中药材流通质保仓保供联盟的规模及优势。
(二)凝聚道地中药材单品种流通质保仓力量,提升道地中药材流通质保仓保供联盟的保供能力
按照道地中药材流通质保仓保供联盟的规则以及遴选评价标准与条件,本着企业自愿、协会组织、专家评价的原则和程序,扩大保供联盟的质保仓会员单位规模,提升联盟整体的保供能力,适应政府集采和社会联采机制,并加快推进物流基地整体建设规模与质量提升,不断扩大联盟成员队伍建设,加强联盟影响力及品牌效益。
(三)积极拓展对接中药材销售渠道,打造物流基地药材品牌
通过积极对接政府集采及社会联采、联系相关平台、对接中药材电子交易服务平台、对接制药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等多种方式拓展中药材销售渠道,宣传中药材物流基地及道地中药材流通质保仓体系、机制优势与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扩大保供联盟影响力,逐步加强政府和社会采购平台对保供联盟药材品质的认可,形成定向采购,为中药饮片企业、制药企业、药店等提供有质量保证、可溯源的中药材及其产品,将优质品牌药材卖向全国、卖向世界。
(四)持续“活体鲜贮”仓储模式,打造“活体鲜贮”质量品牌
“活体鲜贮”仓储模式,是为多年生珍稀药材打造的新仓储模式,可以实现药材在生长过程中由产品变为商品进行仓储销售。以野山参为多年生珍稀药材首个代表,通过人参基地企业打造野山参活体鲜贮产业链完整体系,形成“活体鲜贮”首例示范,并逐步向其他多年生珍稀药材拓展,打造多年生珍稀药材“活体鲜贮”质量品牌。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药材仓储分会
王杰、朱梦元
选自